top of page



氣候失衡下的餐桌革命
搬回竹北正式滿三個月了,兩人作業的空間,每天總是有做不完的待辦事項, 想撥空寫些什麼? 卻總是坐在電腦前,身體已經在床上。 媽媽種的! 但這兩個禮拜身體心靈都體驗了不少,回到竹北, 還是有很多顧客問我們為什麼要做植物性料理? 或是直白的說沒有肉C P值很低😅 但我們想說的是 植物性料理是 氣候失衡下的餐桌革命! 我們可以從植物性飲食看看糧食自給的未來當氣候異常成為日常、 農地被暴雨與熱浪交替侵襲,每一天都是史上最熱的一天,我們的每一餐,都與氣候危機緊密相連。若從植物性飲食出發,是否能找回糧食自給的可能? 極端氣候將會重塑糧食版圖 高溫、乾旱與暴雨正改寫農業的命運。根據農業部統計,2024 年台灣蔬菜自給率僅約 78.8%,為十年來新低;糧食自給率更降至 30.3%,創近十八年最低。 除了稻米外,玉米、小麥與大豆等主糧幾乎全依賴進口,一旦氣候變遷或地緣衝突擾動 全球供應鏈,台灣的糧食安全便岌岌可危。 農損攀升,氣候帳單將越來越重! 根據農業部統計顯示,2023 至 2025 年的農業災損金額已超過過去十年的總和。 從芒果到番茄、從稻米到葉菜,極端
TED LIAO
Oct 142 min read


碗裡的風光:從花碗說起,談客庄食器的消逝 | Beauty in a Bowl : The Disappearance of Hakka tableware
在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裡,家裡的飯桌上總有一只圖樣樸實卻極具象徵意義的「大麵碗」,碗口寬大、瓷身厚重,印著藍白牡丹、蓮花或梅花的圖樣。這樣的碗,不只是一件餐具,它是許多客家家庭每日勞動後的慰藉,也是記憶裡湯氣蒸騰的溫度與情感。而這樣的食器,如今正靜靜地從我們的生活裡消失。...
TED LIAO
Apr 193 min read


未來社區的可能性:共居模式如何成為城市永續的解方? Is Co-Living the Future of Urban Sustainability?
這次和P先生回新加坡特別選了Habyt想邊住邊當參考案例,雖然原本是因為在雙溪的提案,想趁機會來實際體驗,但出發前兩天業主說不做了,一邊苦笑,一邊來寫這個廢棄國小創造的共居模式,在少子高齡化的時代我想已經是全球獨特優勢和商機了吧!
TED LIAO
Mar 117 min read


Taitung : Taiwan's Great Escape
Some places exist for postcards, others for bucket lists. And then there’s Taitung - a place that slips under your skin and refuses to leave

Phil Han
Jan 314 min read


台灣夜市為何少見客家飲食?一場文化與市場的缺席之謎 | Why is Hakka cuisine missing from Taiwan night markets?
台灣夜市,作為美食文化的縮影,總是擠滿了各式令人垂涎的地方小吃,從蚵仔煎到鹽酥雞,再到牛肉麵牛排,應有盡有。然而,仔細巡視這些攤位時,你會發現一個明顯的空缺:客家飲食。這不禁讓人疑惑,為什麼台灣夜市這片多元飲食的舞台,卻鮮少見到客家美食的身影?
TED LIAO
Jan 203 min read


Culture of Taiwan Night Markets
and the best night market in Taiwan is...

Phil Han
Jan 166 min read


冬日植物系暖湯,營養又暖味 | winter plant-based soup recipe
當寒風刺骨、手腳冰冷時,一碗熱騰騰的暖湯就是最好的救贖。尤其是一碗植物性暖湯,溫暖的不只是胃,還有心靈。今天,讓我們用天然的植物性食材,煮出一鍋又營養、又暖味的冬日暖湯,讓你從湯匙第一口就能感受到家的溫度。 為什麼選植物性暖湯? 植物性飲食已成為全球的健康趨勢,尤其在冬天,這些暖湯不僅幫助我們 暖身,更能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和微量元素,減少腸胃的負擔。同時,植物性暖湯往往帶有一種令人安心的簡單美味,它們不需要豪華的食材,也能煮出美味,靠的就是食材的自然香氣和巧妙搭配。 更重要的是,冬天正是許多根莖類和綠色蔬菜的盛產季,像是胡蘿蔔、南瓜、白蘿蔔、地瓜、羽衣甘藍等,都能成為暖湯中的絕佳主角。 今日暖湯主題 薑黃時蔬濃湯 這道暖湯不僅融合了薑黃的抗發炎特性和班巴豆奶的濃郁香氣,還帶著淡淡的東方風味,讓整個冬天都變得明亮起來。湯的顏色金黃亮麗,像一抹冬日的暖陽。 食材準備(4人份) 1. 班巴豆奶(原味)——500毫升 2. 薑黃粉——1茶匙 3. 洋蔥(中型,切丁)——1顆 4. 胡蘿蔔(切片)——2根 5. 馬鈴薯(切塊)——1顆
TED LIAO
Jan 103 min read

訂閱 Subscribe for updates here
bottom of page